简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其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汽车运输专业,并于1985年5月更名为交通运输系,2001年更名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分别在1998年和2000年获得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授予权。2021年其所在的本科“交通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下包含智能运输系统与卫星定位实验室、道路交通安全实验室、车路协同实验室、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仿真实验室。
学术队伍: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现有教师21人,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中青为主,结构合理。全系专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专职教师均获得博士学位,主要来自于吉林大学、同济大学、美国犹他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学科覆盖面广,涵盖了交通工程、物理、计算机、道桥、管理科学等方向,形成了一支由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充满活力的学术骨干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开设课程:
核心课程:交通工程学、交通分析、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客运交通、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大数据理论与方法、运筹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识-生产实习、交通工程学实验、交通分析课程设计、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交通软件系统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特色选修课:多模式综合交通仿真、机器学习与交通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综合实践、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实践应用、智慧高速与车路协同、交通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评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交通系统分析、设计、建设、管理、控制、安全等方面知识基础,掌握交通系统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理论,具备解决交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交通系统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交通运输领域,面向行业方向和国家重大需求,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以交通运输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系统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以及扎实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智能交通感知与控制方向:应用多源交通数据,分析新型交通场景下交通流运行时变特征,研究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与信号智能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开发交通多源信息融合感知、道路运行风险辨识与主动防控、城市公交系统优化与运营控制等技术。
(2)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方向:针对交通信息平台对多维信息感知,研究智能感知与数据可视化、不同自主化水平下交通系统态势评估与推演、交通目标的高分辨率高精度识别与轨迹跟踪等关键技术。
(3) 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方向:综合采用安全工程、人机工程、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物联网等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智能化交通安全管理系统、交通安全大数据分析、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交通事故形成机理与仿真、驾驶行为安全等关键技术。
师资队伍:
教授:杨庆芳、曲昭伟、孙宝凤、席建锋、宋现敏、李志慧、别一鸣、郑黎黎、林赐云、龚勃文
副教授:丁同强、陈永恒、王薇、陶鹏飞、曹宝贵、周户星、李海涛、周珏、汪勤政
高级工程师:魏巍
工程师:周世睿